|
本学期最后一部 顶力推荐
《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根据库布里克的构思拍摄而来。熟悉库布里克的人对老斯的这种诠释应该不会太满意。库布里克冷幽默深刻的让人肃然起敬,无论是边听贝多芬边幻想暴力场面的《发条橙》还是骑着导弹头光荣牺牲的《奇爱博士》,那些冷峻的幽默让你怎么都笑不出声,也哭不出来。你只能睁大眼睛去看,去思索。库布里克无法抗拒的宿命式的悲剧观在斯皮尔伯格这里就变成了带有一丝希望的煽情。大卫满脸泪水面对着莫妮卡一遍又一遍的说:
No. No, no, no! No, Mommy, please! No, no. Please, Mommy.
库布里克会让温迪(《闪灵》女主角)摆着一张哥特式的夸张的脸,长着傻嘴神经质地呓语,她的丈夫杰克则冷漠地报以更神经的表情,他总是让这些觉得有些自然的疏离,而不是用恶意的煽情破坏对人类悲剧命运的严肃思考。库布里克也特别擅长处理大场面,对于乔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东西不应该只是个点缀,甚至他特殊的**方式也可以拿来冷幽默一把。
不过斯皮尔伯格的煽情就像张艺谋的夸张色彩一样,自己总是以为是最好的。得不了门道,只能成为匠人。
我们只能为大师的早逝痛心。
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已于1999年去世,
他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一直酝酿着这部影片,
并通过电话和传真跟斯匹尔伯格反复切磋,
他也曾提出由斯氏来执导筒。
但由于当年的电脑科技不够发达,这个项目被耽搁下来。
库氏过世后,斯氏接过库氏构思的大量草稿和草图,
并20年来首次挥笔撰写剧本,以完成前辈的遗愿。
这不是一种和谐的声音,
如同用非调性手法谱写贝多芬第五交响乐,
因此它会让期待一个优美童话的观众失望。
这不是一部麻痹神经、刺激感官、过山车之旅似的好莱坞大片,
它刺激的是你的智商和灵魂
《人工智能》超越了所有好莱坞电影的教条和俗套,就像60年前的《公民凯恩》那样,
它让按部就班套用现存审美准则的人觉得浑身不舒服。
从命题上讲,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类比的影片是库氏的《2001年太空漫游》。
但《人工智能》的命题更为宏大,
它从科学、文学、哲学、宗教、伦理、人性等多个角度同时切入;
它并没有像绝大多数电影那样提供一个完美的解答,
但它能把如此众多的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部戏剧作品中,
这本身已是巨大的成就了。
这是一部将人性中的爱刻画的最完美的电影,如果你用心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
你会一次次的落泪,不为别的,就因主人翁的执着、善良,还有更重要的爱!!!
本周五晚 8点整时
一教一梯 最后感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