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子
1994年10月的一个下午,纽约哈林区。阴森破败的保罗大楼对面的一条街上,一个稍稍驼背的老头正蹒跚地走进篮球场里,一顶棒球帽,一件脏兮兮的高领毛衣,一条破烂不堪的蓝色牛仔裤。显然,他现在的样子更像个老乞丐,而不是什么街球之王。
“嘿,老先生!你瞎了还是怎么着?”问话的是一个有些生气的后生,他把篮球夹在腋窝下,一手指着头顶晴朗的天空说道,“我们在打球呢!把你可怜的屁股给我挪开!”
其他几个年轻人也凑了上来,打量着这个陌生人----一个高个,瘦削的黑人,淡色皮肤,短短的胡须。
只见他走到场地边线,轻轻放下背上的塑料00袋,转身走回到球场中央,目光投向了两边空空的露天看台,似乎在吸取着某种力量——在他的回忆中,狂热的球迷正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我们要乔!我们要乔!”......
昔日街头英豪,如今难见霸者之气
“我缺几块钱。”他轻轻的说,“你们谁和我打。”
“别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说。 “到别的地方玩去。”另一个年轻人叫道。
陌生人疲倦的眼睛打量着球场的地面。“没人想要我的钞票吗?”他问。
“那把你的钞票亮出来呀!”一个年轻人说。
“输球的人才亮钱。”陌生人说。
“少废话。”拿着球的那个年轻人说道,“你不想要钱了,给我就成。”
“二十块,怎么样?” 陌生人问。
“好,开始。”
“你的球。”陌生人说着,从年轻人手里抄下球,单手抓住,晃了几下,又塞回了他的胸口,“相信我,小兄弟,这是我的主场。”
“上啊,罗勃,做了他!”其它的几个年轻人喊道。
“对啊,罗勃,让我看看你有什么本事。”陌生人说,他身体微微向前倾过罚球线,贴住了对手。
边上的人站到一起,00话开始了,比赛也开始了。年轻人佯装跳投,快步冲向篮下,看上去是一个势在必得的上篮。可就在出手的一刹那,陌生人伸手碰到了篮球,接着高高跃起,抓住球,落在右边底线附近稍稍停了一下。他仍然留着他的圆蓬头,和20多年前大战J博士时一模一样。第一次进攻机会,陌生人将头往前一探,好像要启动上篮。年轻人的脚挪动了一下,失去了防守位置。陌生人看了看他的对手,轻轻一笑,扬手投篮。篮球划着完美的弧线,似乎在空中停了足有数十载,才穿过了球网,“唰——”。
“操!”场边的一个年轻人叫道。
比赛继续,陌生人渐渐拉开了比分。反身上篮,小勾手,左手挑篮,接着连续三次罚球线跳投。一会儿,12比0。观战的年轻人们似乎嗅到哪栋公寓里的发霉气味,表情很是难堪。最后,陌生人只剩一分就能结束比赛。当他跳起投出决胜一球时,一个声音从场边铁栅栏外吼开:“喂!乔-哈蒙德!别难为那孩子,别拿他的钱。”
“毁灭者”在洛克球场
年轻人呆了一下,意识到自己刚刚被一个篮球幽灵戏耍了一回。他低着脑袋,双手按在膝头。“你是乔-哈蒙德?”那孩子问道。他把手伸进右脚袜子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20元钞票,“这是你赢的,没有小瞧您的意思。”
在纽约的街头,提起乔-哈蒙德这个名字,或者那个常常背着00袋在老地盘闲逛的老头,许多人的脸上都会显出微笑---70年代看过他打球的人......飞身扣篮,精准的打板远投和那些不可思议的得分纪录。那时候,他卖着各种白色粉末,腰缠万贯,把湖人队送上门的5万年薪和紫金球衣撇在一边。
“那是我的好日子。”哈蒙德走去拎起了他的00袋,“我什么都有,什么都能做。我以为我一辈子都能那样......呃,今天我该去看我女儿了...... ” 哈蒙德回忆起自己的往事,神情有些恍惚。
(2) 少年成名
1963年1月,冬天的一场大雪盖住了纽约全城,街上空空荡荡,没有比赛。
位于120号街和麦迪逊大街交界的库帕初中里,教师兼篮球教练唐纳—亚当斯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学生们紧张的考试,教室里只有沙沙的铅笔摩擦稿纸的声音。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动。
“啜......啜...啜...”
亚当斯站起身,告诉学生们继续考试,走到窗边看个究竟。
“我从窗户往下看,又是他。”亚当斯回忆道,“正把球场上的雪一锹一锹的往外铲。”
那是已经从学校退学的13岁的乔-哈蒙德。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每天晚上,他和许多堂兄堂弟表姐表妹一起睡在祖母家的大厅里。白天,他从一个球场溜到另一个球场,有比赛就打,手上满是水泡,脚上的Pro Keds运动鞋(60,70年代黑人中流行的一种便宜的篮球鞋)是用胶带缠在一起的。每天,哈蒙德一直打球到太阳下山后很久才回家。当老天爷试图用大雪盖住球场的时候,他就端起扫帚或者铲子和他对着干。
“乔在小学7年级一共只待了27天。他几乎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当年哈林区瓦格纳中心的体育指导,“毁灭者”的导师,现在的阿姆斯特丹新闻报体育编辑豪威—伊万斯说道,“十一二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篮球,整天在那些球场闲逛。只要有地方,他就开始练习投篮,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面看大人们打球,一面自己训练,乔很快学会了很多东西。”
“十三岁的乔对比赛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大多数成年人。在他之前,我训练过成千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有谁能像他那样打球。”伊万斯回忆道,“他有着超乎寻常的控球技巧,很快就和同龄的孩子拉开了差距。你很难看到一个孩子能够在场上指挥其他4个队友,特别是他没有拿球的时候。可是乔可以做到这一点。他有时候会很生气,因为他的队友们该传不传,该切不切。我只好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些孩子理解不了他已经理解的东西。”
伊万斯和其他街坊轮流把哈蒙德带回家,给他食物,衣服等等,哈蒙德一直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后来哈蒙德找到了赖以谋生的手段。一天晚上,他打完球看见一堆人在路灯下掷骷子赌钱......不久,他就迷上了,很快成了街头赌圣,赚了不少钱,甚至开始帮他的祖母付房租。
“你可以揣着几十块钱开始,”哈蒙德说,“手气好了,一晚上能翻成几千块。我就有过好几次。”每天不是打球就是蹲在地上和人赌钱,乔-哈蒙德的双手总是乌黑一片,这也就是他的另一个外号“脏手乔”的由来。
19岁的乔-哈蒙德
16岁时,哈蒙德已经在纽约街头球场和顶级大学球员和职业高手较量,从来不落下风。他拿过包括洛克联赛在内的各种街头冠军,MVP。50,60的单场得分对于他来说是平常事。他挑落的对手包括卡斯-罗素,戴夫-斯托沃茨,康尼-霍金斯等NBA名宿。
“以前我祖母家的房里有一件专门放奖杯的房间,”哈蒙德说,“里面有几百个各种各样的奖杯,有的有2米多高。大家都叫那房间‘哈蒙德纪念馆’。”同一个房间里,哈蒙德藏了他从街头赌赢的好几千块钱---袜子里,枕头里,从来没读过的课本夹页里。他在赌局上的名声远扬,很多纽约其他区的赌棍们都慕名来和他一博,和在篮球场上一样,哈蒙德赢多输少。
哈蒙德开始思考如何投资这笔钱。在赌场和球场上,他的技艺都突飞猛进,喊他“脏手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他有了一个新外号---“毁灭者”。
“这个外号很适合他,因为这孩子真的能毁灭任何对手。”伊万斯说,“他很酷,像冰块一样。他的动作都是事先精确计算好的,并不是基于他能做什么,而是基于他的对手不能做什么......他从不流汗,不管多热。大家觉得他是个变种。我想,大概是他打球时太放松的缘故。”
哈蒙德像是一颗老教练的头颅安放在了一个年轻运动员的身上。没有人能够防住他那高高跃起,从任何角度,任何距离都能出手的精准的打板入筐。“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妙的投篮。”纽约邮报资深记者皮特-维西说,“每块篮板好像都是他亲戚。他能从任何地方发炮,运球过人,在你头上扣篮。现在你看到得尔-克里,格兰-莱斯这些人,都是好射手,但是他们一般不怎么会过人。乔两样都行。所有其他人能做的事情,乔都能做的更好。没人在室外球场投篮有乔那么准,特别是刮风的时候。”
在街头,哈蒙德找到了一条投资发财的路。“我开始卖毒品。”哈蒙德说,“我靠自己的名气,大家都想从我这买货,因为他们想和我呆在一块。我赚了不少钱。”
发了财的哈蒙德不仅把自己用胶带缠住的Pro Keds升级成了崭新的匡威,也常给街头的孩子们买几双新球鞋:“这是我回报社会的方式。”
(3)神话---4个小时/两个MVP/101分
一个下雨的星期六,哈蒙德穿上他的匡威,踏进了福特罕姆大学的体育馆。这天,“毁灭者”要创造他纽约街球史上的一个神话。
这天要打的,是两场背靠背的比赛。第一场是洛克大学球星对抗赛,重头戏第二场是只有职业球员参加的著名的“纽约费城对抗赛”。
哈蒙德参加了第一场比赛。对战“超微”内特-阿齐巴德和迪恩-梅明戈等后来的NBA球星,哈蒙德轻取51分,摘走了MVP称号。这场比赛里有几分钟,哈蒙德连续投中6个超远距离的投篮(那时没有三分线),如果你觉得这并不稀奇的话,考虑一下---这六个球都是打板进筐。
正要换衣服离开的哈蒙德被纽约队的教练泰迪-琼斯拦住了。
NBA有一句名言:“上帝不敢单挑‘黑珍珠’”
琼斯很担心费城队强大的球星阵容:厄尔-“黑珍珠”-蒙罗,阿齐-克拉克,还有一批年轻有实力的板凳,像乔-“糖豆”-布莱恩特(科比老爸)等等。虽然纽约队里也有尼克斯队的弗雷蒂-克劳福德和康尼-霍金斯等好手,但为了确保比赛胜利,琼斯还是违规邀请了“毁灭者”。
“嘿,乔,帮我个忙,”琼斯说,“再打一场,我们也许能用得着你。” 琼斯拿来了唯一能找到的一件蓝色球衣递给了哈蒙德。
比赛开始,哈蒙德坐在板凳上。“黑珍珠”蒙罗开始屠杀纽约后场。 “蒙罗每次都背靠篮圈,把纽约的帕布罗拱到篮下,轻松得分。”哈蒙德说,“然后,教练就让我上了。”
“毁灭者”在场上清晰可辨,因为费城队穿白色,纽约队红色,只有哈蒙德穿的是一件篮球球衣。“我上场后的第一次进攻,在左侧拿球。”哈蒙德回忆说,“我吊给康尼---你知道他以很少回传的。可那次他把球仍回给了我,大喊:‘小伙子,来点你拿手的!’”
“毁灭者”听了霍金斯的话,假动作晃过蒙罗和协防的鲁克-杰克逊,看上去要是一记重扣。但是,“毁灭者”只想得两分而已,他轻轻的让球从指尖滚下,落过肘部,滑进篮圈。
“一下子,”哈蒙德说,“这些NBA大明星们开始给我喂球。”
哈蒙德不时高高跃起,一个接一个的投中他注册商标式的打板入球。纽约队开始拉开比分。生气的蒙罗和克拉克开始在后场包夹“毁灭者”。第三节后半段的一个球,蒙罗和克拉克从两侧逼近哈蒙德,哈蒙德向边线转身,似乎要出界似的,又马上回转,手臂像鞭子一样把球在背后抽了一下,从跨下运到了身前。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把蒙罗和克拉克晃得像两个保龄球瓶似的原地转圈。接着哈蒙德突破防线,快速推进,蒙罗和克拉克同时转身伸手够球,脑袋却撞在了一起,倒在了地板上。两人尴尬异常,比赛甚至因此中断了几分钟。
比赛结束时,哈蒙德50分入账,又一座MVP奖杯。一个下午,4个小时的时间里,“毁灭者”面对地球上最优秀的球员,夺下101分。
他还是没有流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