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讓魯迅受累了
看法:不要再讓魯迅受累了老村
魯迅是個偉大的人物。記得30年前,我還是一個農村土孩的時候,窮得四季穿不起一雙線襪,整年吃不上一枚糖塊,然我卻用在當時的我看來已是巨額資金的私己存款5元錢購買了他老人家的幾本雜文集子。那時我隻有十二三歲,人飢寒,心裡更飢寒,是個道地的弱者。那時在我看來,魯迅是最能夠體察撫慰弱者心靈的人。他的許多話,是弱者心裡要說出的。也大概是二十世紀一直沒放棄關心弱者的問題,國家國家是弱者,民族民族是弱者,更重要的是底層老百姓,都是既貧又困的弱者,革命的問題,又都是沖著解決衰弱這個問題來的,所以魯迅是在無可回避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成了這個國家、這個衰弱民族的魂魄和聲音。
關心弱者,其實是人類共同的良心良知。誰要說在二十世紀、在這個國家裡,缺少良心良知者的聲音,缺少對貧困階級的道義關懷,那絕對是不公允的。但一直存在的問題是,對弱者的關懷,關懷者“關懷”得過了頭,關懷者自己自然不自然,或有預謀地成為了一種特權,好聽點是權威。這個權威,從另外的方面,對被關懷者進行了剝奪。所以,依據過去世紀的這個慣性,即便沒有“魯迅”,也會有張迅馬迅出來,來發出這樣的聲音。於是,這個意義上的“魯迅”,是不會成為那一段歷史的例外的。所以,當今知識階層的部分人,時不時抱憾魯迅活的時間太短,說(這樣)魯迅精神沒有發揚光大,是毫無道理的。最起碼在我活過的四十多年裡,幾乎每一次思想潮動的前夕,魯迅毫無例外地都會成為一種公眾話題。大家,當然最耀眼的是一些知識者,無一不是借著魯迅說話,將魯迅當作抗爭的權威話語,當作是他們的投槍匕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即所謂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或許,還有被魯迅所輕蔑的“拉大旗作虎皮”的意思。
也是多年閱讀的結果,也是被一些人當作“投槍”之后的親身感受,如今的我,竟慢慢覺得開始熟悉了魯迅,我突然覺得,在被他人所談的“魯迅”之外,該有另外的一個魯迅。這個魯迅是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倔老頭子,一個可親可敬的老人,一個文學意義上不朽的巨人。該他老人家做的工作,已經做完。我們沒有必要一次次地將老人家從墳墓裡拽出來,要他在我們的前面打頭陣,要他說我們不敢說的話,做我們不敢伸頭去做的工作。老是這樣,是非常滑稽的。
自然這不是說不讓人提魯迅,假如要提魯迅,文學的成就自不必說,該鄭重提一提的倒是他老人家的那股子倔勁兒,那個與眾不同的個性,那種絕不妥協的氣質,像當今知識人說的,是一種精神。一個人精神氣質的喪失,是最徹底的喪失。毛澤東也說了,人是要有一點兒精神的。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一講魯迅,必要性倒很大。但精神氣質這東西,似乎更多是天生的結果,靠呼喚,即便扯破嗓門呼喚,也是喚不來的。可悲就可悲在這裡,精神氣質這玩意兒是個不好琢磨的東西。所以便有人不斷地研究,想把他那寶貴的東西弄到手。當然,也有人將魯迅的氣質解釋成是一種脾氣,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絕對,絕對了他自己也不承認對。現實中有許多脾氣很大的作家,一見動靜便使針動芒,但他沒成為魯迅那樣的人,一點可能性都沒有。現實中也有沒脾氣的作家,閑散人兒一個,但他也沒成為周作人那樣的隱逸文人,同樣的沒有可能性。所以有沒有脾氣不要緊,重要的是得看他是什麼質量的人,這才是重要的。
魯迅是個什麼人呢?當然很偉大,很崇高。有人稱頌他,有人送他這樣那樣的稱號……但我以為,作為魯迅自己,這麼多的頭銜,恐怕是要嫌累贅的。在人家的感覺中,恐怕更多是承當了他自己這個人,他個人的思想,他精神裡的絕望,和那種處在黑暗中的深痛的孤獨,他的戰斗、苦惱、興奮、絕望……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復雜的人,一個活著依照自己的性情、為道義和真理去抗爭的敢生敢死的偉丈夫。將魯迅說成是“旗手”,或可說是魯迅在社會和文化上的影響,但說他后面還聚集了一大幫子人,是沒多少依據的。我看過一幅畫,魯迅坐在藤椅裡,翹著二郎腿,叼著煙,旁邊圍了一大幫子進步青年。這抑或真的取自當年的某一事實,筆者不大曉得,但是作為文學,特別是進入本質狀態的深刻與痛苦的文學,一個文學偉人,是不是就是以這樣瀟洒的狀態來完成的,實在是要打個大問號的。這幅畫恐怕隻能是魯迅一個側面,而且是被有些人一直贊賞、歌頌和利用的那個側面。現實的問題是,那時候的知識者,誰與他站在一起了?誰與他肩並肩戰斗過?這種人即便有,魯迅自己也會膩歪的。
近來有不少文章研究魯迅與其弟周作人分手的問題。與其說是周作人決意要和魯迅分手,倒不如說也是魯迅本人深心裡不自覺的期望,要周作人自己爭點氣,擔當起他自己。由此可以看出魯迅的徹底性,即他無論對親人還是他自己,還是別的什麼人,絕不做那種依勢附庸,那種制造權威的事情。
魯迅就是他自己。這才是本質意義上的魯迅。魯迅是一個堅實的個體,是一塊砸不爛搬不動的“老石頭”,是在許多人還沒勇氣面對他自己和承擔他自己的情況下,勇敢地成為了他自己,並以這樣的意義,站在世人的面前。至於后來的人們要學習他,要結伙跟他走,要團結在以他為首的什麼什麼周圍,這恐怕是一些人自己的主觀臆想,一廂情願的事情。特別是晚年的有著自由思想的魯迅本人,對各種各樣的“權威”和“旗幡”早已警覺,恐怕也沒這個意思。他不制造那樣的奴才,也不想做這樣的主子。假如有,那將是他的斑點。竊以為,或許有人喜歡的正是這個———魯迅身上我看不見得會存在的———斑點。有的人將魯迅樹為“大旗”,其實是他自己想用來作“虎皮”。雖然魯迅也說過扛大鐵門的話,但這句話更多的指向恐怕是,他願為犧牲者,而並非牧羊人、救世主。因為魯迅不會不知道,決定一個人最終重量的是他自己。而不是看他肩挑了多少手提了多少,屁股后面團結了多少,隨從又有多少。像拉幫結伙之事,向來為魯迅所不齒。
多年來,知識階層一次次呼喚魯迅,抬出魯迅,其善意的目的,或可是要我們每個人都像他那樣活,多一些抗爭的精神。然而,現實的結論是,當代知識人的思想歷程幾乎無一不處在一個不斷地簡單克隆和相互復制的過程中,接著便是流產,沒見誰鬧出不同的氣象來。這些人幾乎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每一次的結果,又都是使社會沉陷於長久無語的沉默中。這樣看來,光指望魯迅這個金光燦爛的佛體,也是靠不住的。最終還得靠自己。
話說到這裡,似乎也沒什麼可說了。當然的結論是,不要再讓魯迅受累了,不要再死拽著他老人家,甚而以這多年講來講去講得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目的和名義。總之,你有什麼話,你直截了當也好,你拐彎抹角也好,你說出來好了﹔你要做什麼事,你光明正大也好,你偷偷摸摸也好,你立馬去做好了。將現實問題當成是你的問題,而不再是魯迅的問題。承受住你自己的痛苦,擔當起你自己的孤獨,拿出你個人的質量,讓你首先成為你自己,一個是一個,像魯迅那樣,堅實地守住“孤狼”的身份。做這個意義上的魯迅,有多少也不嫌多。是的,是應該在屬於你自己的歷史空間中,因你個人的氣質超拔,因你個人的聲音硬度,而發出生動的震響。
金羊網-- 羊城晚報 :victory::victory: 魯迅是一個堅實的個體,是一塊砸不爛搬不動的“老石頭”,是在許多人還沒勇氣面對他自己和承擔他自己的情況下,勇敢地成為了他自己,並以這樣的意義,站在世人的面前。 鲁迅如果复活看到现在的社会一定马上又气死 原帖由 背炸弹炸学校 于 2006-4-6 18:02 发表
鲁迅如果复活看到现在的社会一定马上又气死
呵呵~~~~~~~~~
帖子不错,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