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 发表于 2007-10-4 19:22:33

闲说柳州人

闲说柳州人阳刚气十足加一的是柳州人。相比桂林人而言,柳州人似乎还有点不善言辞。你同他多讲几句尤其是扯到一些子曰诗云的话题,他就会提议“讲点别的”,你要再说,他就会甩过来一句“搭你的困”,就是“懒得同你讲”的意思。早些年多有打群架现象,街头便常常会有这样一幕:在动口的阶段,柳州仔被桂林仔骂得狗血淋头目瞪口呆,可一到动手的阶段,桂林仔便被柳州仔打得皮开肉绽抱头鼠窜。桂林仔痛定思痛,提起柳州仔,一个字:蛮!
其实认真说起来,一个蛮字,内容是很丰富的。柳州人喜欢打群架而且常常大获全胜,还不只是因为他们拳头硬的缘故。倘是一个柳州人在外地受了欺负,光凭一副柳州口音就可以产生一呼百应效果。说柳州人讲义气重乡情也好,说柳州人爱扎堆地方主义严重甚至是狼群效应也好,反正这种色彩,在桂林人南宁人身上很难找到。桂林人南宁人若在别处挨了揍,光凭口音大喊“老乡们,给我上”,恐怕不仅不会一呼百应,反过来倒可能百呼不得一应的。柳州人的这种地方情结有时会表现得令人不可思议,以致很多柳州人买牙膏都买柳州产的两面针牙膏而对外地产品不屑一顾。
于是,跟柳州人打交道,三分钟,你能觉出他的直率和痛快;三个钟头,你能领教他的豪爽和利索;待上三天,便会得到一个“肉粗骨头硬,做事特别狠”的印象。柳州人有一种称老大、争第一的潜意识。他们大到敢造汽车,小到敢拿牙膏、喉片向全中国同类产品叫板。故而广西的工业GDP,柳州占了大半壁江山。好几个叫得响的品牌,都在柳州。在体操和唱歌这些领域,柳州还出过顶尖级人物。柳州人似乎有点厚今薄古的味道。也就是说,他们的眼光更多地是盯住眼前的实际和未来的趋向。他们的产品舍得打广告,全中国、全世界一路打去。他们在引领时尚潮流方面也是“敢”字当头,在柳州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个穿着打扮很入时而又大气逼人的女子(不止是女孩)。而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柳州人则不是那般精细讲究。论起来,柳州的历史底蕴也是很厚实的。那被公认为人类老祖宗的“柳江人”化石姑且不说,老作家汪曾祺那年到广西曾撰一联赠我:“苍山画古成花壁,奇句情深忆柳州”,下联说的是柳宗元。柳宗元先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宗元在柳州四年,释放奴婢,设馆倡学,兴利除弊,政绩昭彰。公元八一九年死于柳州,终年四十七岁,世称“柳柳州”。今柳侯祠内有一绝世宝物“荔子碑”,为韩愈撰文,颂柳宗元事,苏东坡书法,堪称“三绝碑”。遗憾的是,世人知者不多。想想,倘若欧洲发现一件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合作的东西,不吹破天才怪!这与其说是柳州人不善宣传,还不如说他们根本就不太拿它当回事。固然,柳宗元称柳州为“百越文身地”,我们不能就此认定今天的柳州人仍然保留了古代披发文身的粗朴。但过分地轻视文化传统,总是不好。质而不文,往前走一步就是粗野。
  在柳州下馆子,饭菜没给人留下多大印象,本地食客的嗓门倒是叫人难忘。本来,中国人说话的声音之大,已有许多文章论及。我们常笑话西人体毛丛生,是进化不到位的表现,而我们中国人在发声的文明方面,却比西人差了一大截的。西人说话,两个人便只限于两个人听见,三个人便限于三个人听见。若是动物,大到狮子老虎,小到青蛙蟋蟀,不叫则已,叫则声音都很吓人的。而柳州人在馆子里弄出的声音,在中国人里怕又拔了头筹。柳州的大排档里,那气氛之热烈,得借助鲁迅用过而别人不太用的一个词──沸反盈天!相互间与其说是说话,不如说是喊话。你喊我喊他也喊,一个比一个大声,结果呢,谁也听不见谁。柳州人尤喜猜拳喊码,几拨人在那里一吆喝,就更叫人担心那屋顶会被掀掉。当年我在大西北的兰州,有感于当地人之豪饮状,给一家饭店胡诌了一副对联:“壶中有情缘,千杯不倒;拳下无敌手,一律放翻!”我看安在柳州人身上也很合适。柳州朋友自然也有他的道理,喝了酒,就要喊。一喊,那酒气就散出去了,喝酒的潜力就可得以超常的发挥。据说,这样边喊边喝,四两的底子,灌下去一斤也不会醉。想想也有道理,倘是一个人关在屋里喝闷酒,的确很容易醉掉的。至于说话的内容,柳州人也粗得可以。碰上在柳州举办的足球主场比赛,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主队临门一脚,结果球射中门框弹了出去,会有上万张嘴里同时发出一个拉得长长的脏字“屌'”。据说这是为了表达一种无限惋惜和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胆大妄为,是柳州人性格中的一个负面。因而有的人弄钱就敢于“走偏门”,在外地开“赌马机”的,操柳州口音的不少。一些人的擦边球打得让人为他捏一把汗。仍然是性格的缘故吧,柳州人又特别喜欢石头。柳州人对于奇石的兴趣,几达外人不可理喻的地步。石迷石痴,不乏其人,说起石头,悬河滔滔。尽管柳州人的玩赏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我更欣赏的是他们的商业眼光'柳州人竟然把石头鼓捣成了一个不小的产业!逛过柳州奇石市场的人,没有不感慨万千的。
  柳州一带人的审美情趣方面,还有一个外地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节目'唱山歌。“讲起唱歌心就开,半夜三更我就来。衣服没穿披起走,鞋子没扣踏起来!”柳州人唱山歌的瘾头很大。柳州市中心的鱼峰山,柳州人说当年刘三姐就是在这里骑着鲤鱼成仙的。山下常有对歌,时见精妙之作。周边县份的人,劲头更大。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到这些地方去作客,必须能够对上几首,否则一切免谈。当年自治区民研会黄勇刹大师前去柳地乡下采风,一进门,当地歌手就来了一个下马威:“哪里来?坐船还是走路来?坐船摇烂几把桨?走路穿烂几双鞋?”黄勇刹不愧民歌大师,张口就答:“南宁来,我是乘船坐车来。千里乘船不用桨,万里行车不烂鞋。”有了这两下子,他们就会同你攀肩搭背,到哪个山村角落都有酒喝。
柳州山歌中的神品是情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应有一席之地。“半夜想妹半夜飚,碰到老虎当成猫。老虎老虎莫咬我,你等猪羊我等姣”、“想妹癫,凉粉拿来油锅煎。十字街头买鸭蛋,到处去寻竹篾穿”、“想妹迷,想妹流泪到鸡啼。床头放盆洗得手,床底挖沟养得鱼。”比喻夸张,至于此极!如此精彩的《广西情歌》,漓江出版社出过好几大本。
柳州人比较富于幽默感。经常见几个柳州人在那里自说自笑,笑得很开心很到位。周边一带山里的人,即便穷到每年春暖便拿救济棉衣换酒喝,都还能保持幽默。“清早起来懒扣衣,坐在门口头低低。如今改革开了放,餐餐想吃白斩鸡。”他觉醒了,有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固然是好事,但态度上不够端正。宣传部的领导将它改了两句:“幸福不能等靠要,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老是坐等救济,“餐餐想吃白斩鸡”只能永远是一个幽默的梦。
柳州这个地方,应该而且可以办一所很好的人文学院。?
?
一位在柳州和南宁两地做过保险业务的朋友说,在柳州,你多喊几声哥子姐子,连不用太详细介绍什么险种内容,他就会掏腰包,多多少少买一把,用柳州话说是“帮衬帮衬”。而在南宁就大不一样,不要说喊哥子姐子,你就是喊他做老子也是空的。南宁人需要的是,详详细细地了解哪个公司、什么险种、什么条款、多大好处、多大风险,等等等等,而一旦他了解清楚、分析完毕,便叫你拿合同来签,有时还会是很大一单。
另外,装修房子什么的,南宁人宁可找一家陌生的公司也尽可能不跟熟人打交道。他们绝不会泛泛地呼朋引类,摆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架势。他们只跟两三家人玩得特别好,好到经常合在一起吃饭、喝酒、打牌通宵达旦,或者相约驱车远游什么的。

(转自红豆社区,作者:五时三十分)


[ 本帖最后由 小石头 于 2007-10-4 22:11 编辑 ]

似无放晴 发表于 2007-10-4 19:23:29

:1shocked1 好长~~~~~

终点. 发表于 2007-10-4 19:36:18

看得好累:1shocked1

阿菲 发表于 2007-10-4 19:40:43

看到我眼睛坏了怎么办..就不能简单点嘛...大不了就字大点嘛..伤眼呀...:loveliness1

幻想外挂2.24 发表于 2007-10-4 19:43:53

没看
感觉是从那么盗版来的..

终点. 发表于 2007-10-4 19:46:49

是从那里ctrl+c再ctrl+D来的:funk1 :funk1

哈哈镜 发表于 2007-10-4 19:56:11

:huffy1 :huffy1 这样的垃圾也发表~!!

幻想外挂2.24 发表于 2007-10-4 20:11:17

柳州的比桂林的猛?...不见得

boylsj 发表于 2007-10-4 20:13:10

确实该把字弄大一点!!看了累
广西是西部,怎么把柳州说的跟我印象中的北方人差不多呢?

流浪人间 发表于 2007-10-4 20:16:50

我晕死你这个人
   在哪里COPY来的
发的时候也不看一下
说蛮比不上维族人或者东北人
说嗓门大还得数四川人说胆大中国也就山东人
你调查过没有

kidark 发表于 2007-10-4 21:15:58

:1shocked1 眼好困啊

狼爸爸 发表于 2007-10-4 21:31:49

好多字...
转来的....

檞寄生 发表于 2007-10-4 21:32:31

LZ肯定是柳州的..........

什么时候有闲心,LZ可以把柳州的上海广州的再比比啊....

feier180 发表于 2007-10-4 21:48:49

:lol1 :lol1 :lol1 无话!!

jy00952077 发表于 2007-10-4 21:56:46

......

为了我的5.3

还是不看了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说柳州人